既是画家,又是设计师,从业20年打造东方

设计师的理想

我本身有两个身份,一是设计师,从业20年,一直专注于设计;二是画家,设计之余经常画一些国画。“画画”是用笔墨表现空间,设计是用空间表现艺术,这是它们不同点;它们共同点是符合我们所说的艺术规律,“设计”源于生活,“艺术”也源于生活,它们之间实际是相通的,无非从表现形式上有一定区别。

——曹瑞

方案概念

“璞祯酒店”坐落于石家庄鹿泉区,距离市里三十分钟路程,由长青集团投资打造,周边是山林秀美的西部长青景区,已于年3月开始试运营,为本土旅游度假产业。该酒店是对生活方式、艺术形式赋予东方美学的崭新诠释。

投资方业主是福建人,对家乡的民居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个项目就是将南方民居落地生根于北方,他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梦中的桃花源,一个庄上人都能够乐享的世外仙境。

所以在这个设计方案中引用“隐、逸、源、野”四个字作为主题理念,展开我们的方案设计。

“隐”主要讲的是避身于世外,做一个隐士,寻求归隐的生活状态。建筑设计来源于南方大宅四合院的一个展开,另外从我们配图上可以看到,大片黑白灰的线条,砖粉瓦黛塑造而成这种状态,用吴冠中老师画的《江南水乡》彩墨表达再合适不过了。

吴冠中老师是国画大师,他画的国画,构图非常独特,用了非常多的留白,黑白灰色彩非常简洁,形式上寥寥数笔把江南水乡的意境表达淋漓尽致,这就是国画的魅力所在,构图学讲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他的画中完美的呈现。

为什么我们喜欢吴冠中老师的画,他的画设计感非常强。看他的画,与我们学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有非常大的关系,某种角度可以运用到我们设计之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对“逸”字一个非常好的描述。我们把这种安静的状态、自得其乐的方式,表达在设计空间之中。从我们图片看出,包括流水的动态声音,春、夏、秋、冬时间的转变,都是一种我们对于自然、生活的感悟。

“源”是建筑座落在太行山的脚下。酒店首先要表达的思想是当地性,北方山脉典型特点是大山、大坡,不同于南方山的俊秀,是一种大起大落的状态。这是我们所讲述的太行文化,雄迈,豪壮。另外要表达的是当地文脉的传承,利用北方民居建筑语言,括石礅、拴马桩及北方瓷器,通过我们设计酒店里面的软装,把当地文化做一个展现,这是我们描述的“源”字,也是我们酒店的根本、根源、精神内核。

大厅设计

璞祯酒店是一座三层高的建筑,分为两部分,左侧是公共区域,涵盖公共大厅,餐饮和会议,右侧客房区域是做了一个四合院的围合体。

酒店是一个山地建筑,因山体的限制,有很多位置无法复制,这个建筑前厅本来是居中,从中间入口进去之后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在建筑施工时,因为位置的原因,山石土方拆除量巨大,所以没有按照原方案实行,改在侧面,随之对于空间平面划分带来很多困难。

入口放在侧面之后,我们重新整合了平面,做了一个小的前厅,转折过去以后做了一个条形的休息区,前厅对称设计了一个书吧,通过一个开合的空间变化,缓解大厅侧面入口的缺陷,进门门厅形成一个过渡空间,把它的劣势相对变成一个优势,这是我们从平面解决的问题。

南方建筑落地于北方,会存在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因为南方建筑讲究的是通透。北方尤其是冬季,涉及到采暖的问题,夏季涉及到节能的问题,有一个小的前厅回避空间,对于整个大厅,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缓解作用。这个也是我们平面划分以后,对空间节能会有一个更好的效果。

上面三张照片,是我们的接待区。从前庭过来有一个小的接待区,再往前走有一个小的书吧。这样把整个空间前期起到串联作用,为里面大厅,会有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做方案时,选材也是几经波折。设计用材是极其普通的,但是我们在一些材料制作工艺做了特殊处理方式,也就是“粗粮细作。”顶面是纸面石膏板,墙面大量是木材,石材只用了一部分。虽然石材选用的是常见的灰麻石材,但是我们通过机割、水洗、烧毛技巧,令它呈现出非常细的肌理感,和深色的木材有鲜明的对比,再辅以铜质花格作为墙面材料,一通到顶,手法简洁利落。

地面材料选用的是金砖。“金砖”产于苏州,清朝仅供宫廷使用,它制作周期长,工艺繁琐,近年把传统工艺做了一部分挖掘改良,才得以运用到市场。运用不同的色彩的金砖铺贴,利用色彩肌理的变化,来表现空间尊贵自然的气质。对于它的釉面处理我们与材料方沟通很多次,在工艺改革的方方面面也都做了非常多的改变。最后出来的效果,应该还是令人满意的。

这些是实景照片,实景照片与效果图的对比,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只不过地面从木地板换成金砖。整个接待大厅从色彩角度来讲是深调,没有过多的设计语言,相对做的简约。我们想通过平和、简洁的手法,为住客营造一个非常安逸、安静的世外桃源。

我们的先人,对于“美学”的这种生活方式,尤其是宋人,已经做到登峰造极的状态。从他们的画作里能够反应出,他们对于自然的融入、对于自我和自然的关系,做过深度的思考。所以接待大厅在设计时,没有寻常酒店里的大型的吊灯,都是大面积平顶留白,把区域做成一个相对弱的划分,使整体空间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理解东方美学,包括艺术和建筑的关系。

简洁的硬装,搭配自然的软装,从硬装到软装,融为一体。从家具看,用了一些原木,包括仿旧的铜座椅。另外还运用了诸多东方元素,从图片上可以看到,陶瓷、花灯、花器,包括墙上挂饰。休息区的绘画,通过瓷片放在背景面上,接待区的画是一个背板,前面挂的是青花瓷的瓷片,打散了以后做的构成画。东方美学的基因和肌理蕴藏其中,将传统用新颖的方式表现出来。

公共区域——走廊

公共走廊设计的手法也是一脉相承,墙面是有中式风格的格栅和石材排列开,地面是金砖,在一些顶端的位置,放了北方传统古旧家具。这也是指明我们设计的风格走向,也就是当地性。通过一些古的家具,给予更广阔的时间、空间,反应出我们酒店整体的一个深邃致远的状态。

公共区域——过渡空间

这些是过渡空间的图片,其中包括一楼的电梯厅及二楼的一些休息区,它们的手法基本是一致。但是形象和方式上略有不同。比如二楼的餐厅的接待区,它的接待台用了手工方式,将大理石打造成毛面,也是为了展现石材的一种自然的状态。

复古的饰品在一些过渡空间的位置,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包括饰品后面的画用铜板做的腐蚀雕刻,展现《清明上河图》表现宋人的生活状态,用现代的手法展示当下和历史的对话。

饰品的局部点缀,一草一木、一盘一碗,一石一画都是围绕东方美学状态做的展示,也是精神层面上今人和古人的一个对话。

客房区

客房区前期走廊、外空间,最早的时候是从南方设计移植过来的建筑,原来通透性非常强。但是放到北方以后,尤其是夏天、冬天,会存在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冬天的室温过低,材料无法承受,而到了夏天,热能、冷能的损耗无法解决。

这个情况下,我们在四合院的周边做了一个闭合,走廊的宽度进行重新整合。客房走廊区地面的材料用石材、木地板,还是地毯?经过多轮的沟通,最终选择石材。第一,有非常的耐久性。第二,实现了室内和室外呼应关系。

为打造静谧感,从照明上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一排中式壁灯,置于走廊一侧墙面,与对面的落地烛台灯,形成高低错落的变化,顶部大面积采用仿木格栅,结合局部平顶,通过顶部的材质变化进行区域空间划分。

而客房,我们遵从简既是精的原则,采用的手法会更简单。整个装修通过大的色彩体块之间的关系做了空间区域简易分割。标间和大床房是一致,地面是原色木地板,整个房间内没有一张的挂画,全部通过一些小的饰品体现东方文脉。

此外为了突出套房的品质感,地板做的小升级,使用深色、爆筋的木地板,强调了材质的肌理质感。整个套房的家具状态即配饰,都是让人放松状态。没有很多雕花、绘画,目的让我们入住的客人,到了这个酒店能寻找属于自己那份宁静、安稳,和整个自然,融为一体。

真实的生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都是一时的消遣,也许夜深人静时是更深的疲乏和落寞。踏实的做好自我,追求属于自我的生活状态。以人为本,做好设计,致力传播东方美学,通过简洁、朴素手法,给我们客人一个心中的桃花源。这个桃花源,也是我心中的桃花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