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屏风史,半部古典中式空间美学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在中国的古典家具中,屏风是一件很特别的家具。它除了日常用途之外,在政治、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屏风的功能由最初的遮风避雨,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流行的装饰品,一种权利的符号,历千年而不衰。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屏风已经颇为少见,但它曾经的辉煌却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屏风最早大约出现在西周时期。那个时候的房屋密封性有限,房间也很宽大,到了冬天尤其寒冷。于是人们就在身后与两侧做了一个半包围式的“围屏”,来挡住穿堂风,阻止热量的流失,于是保暖效果直线提升。这就是屏风两字的直接由来。

清代以后这种花鸟题材的乌木十二扇屏引领审美风向,也成为今天屏风收藏中的高端主流

传统的落地式屏风大致分为单片式的插座屏和多节带销折叠的曲屏两类,折叠式屏风基本最少两面,最多是十二面(通常绘制十二月花神),但早期屏风还是以单数面为主。

屏风的作用

屏风除了挡风,还有回避、偷窥的妙用。当初卓文君就躲在屏风后面偷窥过司马相如;古装剧里也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当有外人进屋,其他人来不及出去就会躲到屏风后面回避,等人走后再出来。

另外屏风还有隔断的作用,把大空间隔断成小空间,使用起来互不干扰,餐厅里相互隔开的卡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快速拆分或合并。这种隔断在南北朝时期,也被叫做“清防”。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里就有写到,大观园里的很多游戏都是在屏风旁边展开的。比如中秋之夜,贾母与宝玉以及众姐妹在凸碧山庄摆下酒宴。“于庭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贾母便命折一枝桂花来,又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大家玩击鼓传花的游戏。

《韩熙载夜宴图》里,三面屏风围城小空

古人讲究隐私,所以还喜欢在深宅大院的入口放一块大屏作为遮挡,避免闲杂乱入或直视内里情况。《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到贾府:“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这样一个大插屏除了遮蔽视线,还有一点炫耀和装饰的功能。客人刚一进门,便看见这架体量高大、雕工精湛的紫檀屏风,首先在心中就有了对这户人家的认识。虽然还没有与主人见面,但他们的生活之奢华,欣赏品味之高雅,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影壁

室外屏风因为多遭风雨侵袭,木质的很难保留长久,后来干脆砌成一堵墙,这就是今天很多北方建筑中常见的影壁,成语中有“祸起萧墙”常用以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皇帝宝座

我们现代人对屏风的认识,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古装剧里皇帝宝座后面的那一架大屏风,金碧辉煌,尽显威仪,这可是一个增加气势的好帮手。

屏风的装饰

古时候的屏风表面大多是用绢布糊的,最简单的就是一片纯白的素屏风,简单实在。唐代白居易自称素屏居士,还写了一篇素屏谣,其中说到:

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

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

当然素白的屏风是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审美,这么大一面“墙”总得装饰点什么才好吧。

宋刘松年《十八学士图》屏风一遮挡,

天子的屏风大多是龙纹,但也有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让人在自己寝殿的屏风上写满了全国各地官员们的信息资料,难怪《长安十二时辰》里龙波杀上花萼相辉楼,李世民可以一一背出第八团士兵们的名字(虽然不太可信)。

除此之外,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屏风上题诗作画,挥毫泼墨,在两汉时期就是很流行的一种风尚,一直延续到明清

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们几乎都在屏风上留下过墨宝,当时的权贵们也纷纷竞相邀请,以得到大师的墨宝为幸事。

有些屏风没有任何底座,仅靠折角提供稳定

唐代诗人张籍曾亲睹大画家王维所画的山水屏,诗中有句曰: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以画马知名的曹霸也经常被达官贵人请去画屏,杜甫在诗中就说到: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人们的炫富需求,那花样叫一个多:你搞个素屏,我就搞个彩色屏;你有檀木屏,我就有金银屏、琉璃屏;你的屏风上是名家手笔,我的屏风上就镶金嵌玉、各种雕花……

也有操作更骚的:蜀主孟昶晚年借屏风炫富扬奢,干脆就用屏风造了间屋子——“以画屏七十张关百纽而斗志,用为寝所”,称之为幈宫;长安有个富豪王元宝,花钱造了一座高楼,楼前“以银镂三棱屏风代篱落,密置香槽自花镂中出,号含熏阁”。那叫一个骄奢淫逸~

到了唐宋时期,螺钿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手法经常出现在屏风上。黑漆的屏风镶嵌着闪耀华丽的螺钿,随着光线和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出多种色彩,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在红楼梦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材质组成的屏风。比如王熙凤借给贾蓉的那架玻璃炕屏,贾母珍藏的仿名家花卉图绣屏,江南甄家送的大红缎子缂丝十二扇大屏、冯紫英推销的紫檀围屏。凡此种种,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贵重了。

清黄花梨诰封小屏风

不同时期的屏风所呈现出的风貌,实际上是一个朝代的精神风貌。从汉唐到唐宋,以至明代,屏风大多制式简约、空灵,内容风雅,到了清代,屏风的造型就变得更具装饰性一些了。

屏风的种类

除了前文提到的曲屏和座屏之外,后来又出现了枕屏、炕屏、桌屏、砚屏、挂屏和插屏等。大家看名字应该也能对其用途和特点猜个七七八八。

枕屏

枕屏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床头板,是一种放置在床头的一种宽矮小型屏具。可以遮光挡风,屏蔽卧姿及装饰床榻的功能。

炕屏

炕屏嘛,简而言之就是陈设在炕上的起装饰作用的屏风,一般靠墙放置。

桌屏/砚屏

置于桌屏、砚屏,都是放置在文人的几案上的,主要作用都是陈列、观赏。这种屏风制作精美,装饰讲究,深受文人雅士钟爱,桌屏的尺寸通常大于砚屏。

挂屏

挂屏是挂在墙上的屏风了,这纯粹是一种装饰摆设了,和挂画类似。挂屏也有独扇、双扇、四扇之分,屏芯材质也多种多样,如大理石、木雕、古瓷、刺绣、象牙、玉石、缂丝、百宝嵌等等。到了清中晚期,墙上悬挂屏是一种装饰潮流:在苏州园林中,几乎每一座厅堂里,都挂有挂屏。

以上都是根据放置地点不同而产生不同用途的屏风,而插屏则是根据结构来命名的。在早期的屏风里,屏座的屏芯和底座都是连为一体的,插屏的发明就是将所有的构件都变成可拆卸的,如此一来不同的屏芯和座架就可以相互搭配,变化出更多花样来,装饰性更强了。

到了如今,屏风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普通人的家里几乎用不上大型的屏风,只有在一些大型的开放式空间里还可以用一用。

有人又要问了,难道屏风要这样干脆决绝地退出历史舞台了?并不是,只要你有心,依然可以把屏风用起来的。

我曾见到过有人把屏风稍作演变,做成镂空的隔断,做成漂亮的床头背景、沙发背景,做成庭院里的一道风景……只要有心,屏风依然可以成为你喜欢的家具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