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只是过渡中式家具未来往哪里去

去年的青岛家具展,我当评委,因此有机会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去看各厂家的产品,但评委们走不到10家,就没有兴趣走下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几乎都是新中式风格;——设计没有差异化,大家都一样;——材料、油漆色调完全一样。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销售人员介绍产品的说辞,也基本雷同,明明是新中式,却都说成是:轻奢、极简什么的,什么流行说什么。我意识到新中式家具已经被大家玩完了。今年新中式家具的市场如何?我没有做调查,因此没有发言权,不过大家都在市场中,心里都有数,做新中式家具的经销商,找我换产品的多了起来,间接的反映了市场的情况。新中式风格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除了因为一窝蜂的恶性竞争造成的恶果之外,我始终认为新中式家具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

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历程

我这样说不是信口开河,让我们先看看欧美的家具设计,从古典到现代的历程,反过来看新中式,或许可以看到它出现的必然性和它的发展走向。西方在维多利亚后期(-),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的生活富裕,因此出现了纵情声色、攀比财富的消费倾向。那时期的家具的设计,通体都是曲线型的,上面都是雕刻,非常有钱的人,只买手工雕刻的,一般的人为了攀比,退而求其次就用机器雕刻的,被认为是次一级的仿制品。刚好工业革命提供了许多新机器可以干这些活。

维多利亚后期的洛可可复兴风格曲面造型,通体雕刻,极尽奢华

托耐特的弯曲木咖啡椅

过渡性的思潮与产品大概在九十年代,中国也一样,改革开放十几年后,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产生了一批土豪,他们也和西方维多利亚后期的那个时代的人一样,追求十分豪华的、雕刻复杂的、所谓大美、大欧以及中国传统的红木家具。他们的消费目的就是为了炫富。西方维多利亚时代的土豪和九十年代中国的土豪,是相当相似的。西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中期(年左右)开始争论,他们争论的主要是生产方式的问题,设计的总体趋势是逐步简化的。一件家具由一个工匠的手工从头做到尾,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新兴的工业生产方式(比如分工段加工)以及大量使用机器设备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是在维多利亚中期(年左右),他们有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鼓吹一类一品(ONE-OF-A-KIND)独一无二的、用手工完整的做出来的一件产品,认为这才是“创造”,反对以机器来大量生产,千篇一律的产品。这有点像英国发明火车时,马车夫提出与火车竞赛一样,是保守思想企图复辟。他们的设计,是简化了许多,虽然仍保留一些古典的元素,但整体上是减少了曲线,去掉了很多雕刻。是不是和我们的发展历程相似?所以我认为,这个时期就是他们的“新中式”,是走向现代设计的过渡。

工艺美术运动理念设计的橡木椅

在生产方面,时代是在进步的,机器的发明、中产阶级的兴起,都推动着家具生产和其他产品一样,朝着大量生产的、现代的设计的方向前进。当然以上的这种过程,也不是能一步到位的。这之间还有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等的骚动。但总体上都是设计走向现代风格的渐进。现代设计理念的确立年包豪斯学派成立,提出:形式必须符合功能和工业化的机械生产,这是现代运动的基本信条。从维多利亚后期的造型,雕刻复杂的设计风格,到包豪斯的现代设计风格,经历了50年的时间,西方的家具设计,配合了他们各自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生产工具也改变了工业化社会的人的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等等的这一切,促使了现代设计的风格的形成。包豪斯(Bauhaus),-,德国魏玛

创建包豪斯学院的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包豪斯设计风格,形式追随功能,少即是多,去除装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