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美学探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的瑰宝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中国艺术有一种特点,即善于将看似互相对立的元素统一到一起,从而形成具有和谐美的艺术表现。天地、阴阳;刚柔、曲直;动静、虚实,这种艺术取象自然的思路,实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也将这种艺术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中,明式家具就以追求“取法自然”的思想、“简而不俗”的风格,将奇和正、繁和简、动和静、险和夷等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了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明式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之一,其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概括地说是:功能合理、结构科学、工艺先进、构造精绝、品类齐备、造型优美。

王世襄先生如是说:“深邃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是明清家具之所以为世人钟爱有加的原因”。

现今,明式家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美学特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众多收藏家奉为瑰宝。

I.明式家具——材料美

从青铜到硬木,对“材质美”和“自然美”的执着与崇扬,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价值观念,尤其到了明代,用料的考究成为了明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明式家具多以黄花梨、紫檀木、酸枝木等优质硬木为主要用料。其中,黄花梨在明式家具中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古时就因其清淡宜人的芳香与可防病治病的特性被《本草纲目》所记载。

《博物要览》一书中也有曰:“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黄花梨凭借其着稠密的纹理、坚实的木质,琥珀般的色调、温润如玉的质地,丰富的“鬼脸”“狸面”花纹、特殊的光泽和肌理,成为了宫廷御用的木材,它有着“古典家具之美”的代名词,更是让文人墨客躬亲图画,俱爱之。

而在南京博物馆中,收藏了一件明万历年间制造的黄花梨画案,其一条案腿被书案主人刻上铭款“材美而坚,工朴而妍,假而为凭,逸我百年”,这无疑是对优质硬木家具与技艺精湛匠人的无上称赞。

伍炳亮大师作品《明式黄花梨刀牙裙圆脚大画案》

II.明式家具——工艺美

说到中国传统家具,就不得不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我国在春秋时期青铜家具的制作就有了分铸、焊接、镶嵌、蜡模等技术,到了明清时期,仅从《天工开物》、《鲁班经》、《髹饰录》、《长物志》等工艺百科书籍中就可看出,传统家具的工艺技术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因而,明式家具的制作过程也是非常考究的,不仅注重美学,还十分讲究工艺,其独特的设计和结构需要匠人们极致的技艺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在每个细节的刻画之中,为作品注入独特的生命力和魅力,使之成为历久弥新的精品。

例如古代匠人们对榫卯结合的严密性要求就极其严格,要使家具的转角变得顺畅,看上去也更加优美和灵动,仅凭榫卯,而不用依赖钉子和鱼鳔胶等物件,就要做到连接合理、扣合严密、间不容发。

且历经百年岁月,流传至今的一些明式家具坚固依旧,完全凭借其榫卯结构就足以抵御南方的潮湿和北方的干燥,由此可见其设计的巧妙合理、科学严谨及制作工艺的高超精湛,同时也体现着独特的工艺美。

更讲究的是,匠人们对棱角的处理,也非常细致入微。每一个棱角都会被打磨圆滑,让家具看起来更精致的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行话里这句“木匠不倒棱.一世不成人”,就足以体现匠人对工艺细节处理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III.明式家具——形态美

当然,明式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设计简约而不失美感,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

如明式家具的线条形态设计就吸收了中国绘画用线的优良传统,深得其流畅舒展,刚柔相济的精髓。

不仅如此,不论是大曲率的受力构件,还是小曲率的装饰线角,花饰、牙板,明式家具设计大多简洁挺劲,圆润流畅,绝无矫揉造作,安生圭角,呆滞死涩的弊端。

像椅子的搭脑(头部靠在椅子的地方)、腿足线型、“S”形靠背曲线、桌案下的横档等,都在相互呼应和富有节奏的组合中表现出强烈的形式感,使明式家具获得了鲜明的个性形象与独特的造型语言。

其中,明椅的靠背倾角和曲线的设计非常科学,是明代匠师根据人体特点设计椅类家具靠背的背倾角和曲线创造的。

将靠背作为与脊柱相适应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的必要后倾度,使靠背具有近于°的背倾角。

当人坐在椅上时,后背与椅子靠背就会有较大的接触面,让韧带和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产生舒适之感。

因而,“S”形靠背曲线,曾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最美好、最科学的“明代曲线”。

IV.明式家具——融合匠心

直到21世纪的今天,明式家具也依旧是家具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其造型优雅流畅、线条简洁、少有点缀,崇尚材质美和自然美的特点,独树一帜、瑰丽而不俗的风格都延续至今。

下面这件「明式黄花梨圈椅」就是其中一件代表作。

伍炳亮大师作品《海南黄花梨素身板面圈椅》

这件造型舒展端庄、雍容大气,细节精致、工艺考究的圈椅,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家具设计大师伍炳亮先生设计制作。

经过伍大师多年的沉淀设计和制作,利用优质海南黄花梨木材,将此圈椅打造成了自然光泽的肌理质感,且纹理深邃瑰美,给人一种高贵沉稳、自然含蕴的感觉,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整体来看,伍大师把圈椅中极为丰富的变化,纳入到了高度和谐的统一当中。其中的椅圈,古人称之为栲栳圈,由搭脑向两侧前方延伸,顺势而下,与扶手融合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圆心的优美曲线。

而独具特色的壸门券口牙子工艺,也是这把圈椅的一个重要亮点。它不仅丰富了椅子的外观,加固了内部三角结构,而且突出了挂牙和券口之间的过渡,打破了原来空间的呆板干涩,使圈椅整个空间都活跃起来,通过直、曲线的对比调和,赋予了明式圈椅简练、“雅”的风格特色。

还有这极具特色的靠背板,是伍大师的创新设计。不仅符合人体工学,还通过勾勒水涡流泉的凹凸深浮雕技法,体现圈椅的韵味和流畅感,当冷静的色调和朗润的光泽和谐统一,如一片清晨的美丽云霞,别有一份诗意,极具观赏性。

更重要的是,整个椅子以工艺考究和精益求精为基础,每个部件都是精雕细琢,注重细节处理。例如椅子中椅面的边沿,有丰富的层级变化及优美的曲线造型。

从它的断面轮廓来分析,冰盘沿的变化是层层内收的,不仅很好地配合了腿与面板的安接,而且还在收缩的变化中折射出儒家思想中的“内敛性”。

综合上述,这把圈椅在材料、工艺、美学和实用性方面都是伍大师对明式家具的传承与革新,是融合,也是致敬。

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匠人为适应家居生活的需要,制作家具不仅注重实用性,更追求在细节、造型、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了引领时代的明式家具。

有趣的是,明式家具的设计思想建立在建筑结构、生活经验和群体智慧的基础之上,其中最能凸显的就属匠人在文人思想的指导下,共同创造出极富人文气息的家具艺术。

于是,“文工共创”不仅使明式家具在实用性和文化价值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更为明式家具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增添了不少光彩。

因此,作为中国古典家具巅峰之一的明式家具,蕴含着非凡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的瑰宝,其审美特征和设计理念对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

进而,对两者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家具文化,并且为现代家具设计思考提供有益思考。但本文篇幅有限,下期,我们继续。

END

文献参考:

明式家具的造型美_陈增弼.

明式家具的功能与造型_陈增弼.

明式圈椅的设计研究_肖秀英.

陈增弼先生谈明式家具_刘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9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