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趋于没落榫卯结构为何使用得越来越

公益中科 http://nb.ifeng.com/a/20190524/7473422_0.shtml

小伙伴们,大家好,庐州小学士课堂开课啦。

榫卯结构自古以来是中国古建筑的核心技术。古人即使讲究建筑的美观得体,也少不了对质量的严谨,建筑设计的再美观,也要注重科学合理性。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技术,以最小的代价将自然破坏力减少到最小程度。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种连接方式就好比之前所起到的“以柔克刚”,榫头插入卯眼中起到固定的作用,各个构件的榫铆连接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用力学来讲,承受不同方向大小的力,避免木构架发生扭曲。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那为何小学士讲它处于没落了呢?

说它处于没落不是说现在家居建筑行业不用它,最主要的是把它用得好的人比以前少了,现代人基本不明白榫卯的连接顺序,想想你自己有没有玩过鲁班锁,看几次别人的教学视频后自己才弄明白的?而且拆卸榫卯需要用到胶水,动物胶为主。总体来说需要技术。

材料方面,榫卯结构这种工艺,只能运用在实木上,像板材,实木颗粒这种就做不成。所以这门工艺对木材的木性材质是很挑剔的,必须是可再生,经得住标准烘烤,含水量稳定,比如白蜡木、水曲柳、黑胡桃木北美硬枫等。

此外就是榫卯结构不太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节点性能不能低于构件,使用榫卯的家具或建筑若有受损,大部分时候都是连接点处产生问题,结构的节点坏了,等于和它相连的构件都发生了失效,通俗的说就是“树倒猢狲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榫头榫眼构成的榫卯是不太符合现代结构工程的设计理念。

紫檀家具乌金木家具

其次还有一方面就是价格问题,使用榫卯结构首先用材就有了讲究,用的都是珍贵名木,放以前无所谓,但“物以稀为贵”,制作成家具或建筑构件,又多了工艺方面的成本,卖家肯定也不会让自己吃亏啊。咱们自个儿也清楚自己的腰包,这也就造成了现如今中式古典家具成了有钱人的标签,买这些家具的,一般都是为了品味。一听到别人说我家有红木、紫檀,都想把他揍一顿。

随着时代发展,钢筋混凝土是大型建筑的主要扛把子。具有比纯木材更坚实,更牢固的性能。而且制作简单。现如今以合金,塑料,玻璃为代表的新型材料的产生更使木材应用更少。有些例如注塑,玻璃纤维,铝材甚至可以一次成型,根本不需要什么榫卯结构。

注塑家具

可以讲鲁班这人把榫卯玩得贼溜。保加利亚的建筑师PetarZaharinov设计的桌子深受鲁班锁的影响,这些桌子的组成材料主要是玻璃和木材,没有任何的金属或塑胶零件。建筑方面,中国科技馆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馆的特点,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造型。这方面也就证明了榫卯结构其实还在,国家也算是比较重视。

中国科技馆

可惜榫卯结构的发展需要复杂的工序,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用人对个人技术要求高,用机器对机器也有要求,普通的单轴机床制作榫卯工序繁琐,用对应的CNC数控机床费用太贵,几十甚至上百万一台。材料方面也不是只有那几种,明朝时大部分采用的是楠木,我国西南一带大量存在,可惜已被砍伐殆尽。

时代在发展,社会需要进步,榫卯结构必然不能持续占主流,但对于我们而言它是一种选择,如今的材料太多太多,各有各的好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但社会为大众服务,必须能够易推广的材料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我是庐州小学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