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榫卯
1.榫卯结构
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其相接处的凸出部分为榫,而卯则是凹进去的部分,故又称“阴阳榫”“牡牝棒”。
榫卯结构是榫和卵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整体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充分体现了榫卵结构的牢固、耐用特性。
棒卵结构的运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研究发现,早在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卵了。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之所以为世人瞩目,与对这种结构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为“传统家具”,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棒卯结构的运用。
红木家具各连接部位,一律以榫卯相接,不仅严谨、牢固,还有装饰作用。棒卵结构也是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而且红木家具的棒卯结构无论造型与功能都与中国古典建筑一脉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2.榫卯结构的种类
就棒卯使用的部位、功能和形态而言,大体上有明榫、暗闷、套、夹头柳、插肩榫、抱肩榫、勾挂柳、格角柳、粽角棒燕尾、楔钉棒以及走马销等。
第一类,明、暗榫、闷榫。明是指制作好家具之后在表面能看到的榫头,而暗榫在家具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因为两部件结合后不露榫头,所以也叫“闷榫”。
明榫与暗榫所用的部位不同,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脑和扶手的转角处常用暗棉暗棒的形式多种多样,单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和双闷牌。
第二类,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时不用夹头棒,常采用腿料作方形出榫,搭脑相应的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第三类,夹头榫。是案形家具中最常见的榫卯结构,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顶端出榫,与桌案案面的卯眼结合,结构稳固桌案和腿足角度不易变动,又可将桌面的重量分担到腿足上来。
第四类,插肩棒。除夹头榫之外,插肩榫也是案形家具的一种棒卵结构。其结构和夹头榫的结构相似,也是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顶端出,与桌案案面的卵眼结合,不同的是在插肩柳中,腿足的上端外侧被削出斜肩,牙条与腿足相交处剔出槽口。当腿足与牙条相结合时,槽口便与斜肩正好契合。当腿足承受桌案压力的同时,牙条便和斜肩咬合得更紧。这样,桌案的结构便会非常牢固
第五类,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棒卯。具体做法是: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度斜肩,并凿三角形柳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斜肩及三角形的舌拍合,斜肩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挂套
第六类,勾挂、霸王柱与腿的结合部位通常使用勾挂柳,王样的一端托着桌面的穿带,用木销钉固定。下端交带在腿足中部靠上的位置,子下的棒头向上勾,腿足上的眼下大上小,且向下头从排眼下部口大处插入,向上一推便勾挂住了下面的空隙,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模形料填入榨眼的空隙处,再也不易脱出,故名。
第七类,格角棒,也分明棒与暗榨。明榨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桌案的边框一般分长边和短边,长边称为“边挺”,短边称为“抹头”。在边挺和抹头的两端分别做出45度斜边,边挺处再作棒头,抹头处则作棒眼,这样就把明榨处理在两侧,木材的横断面没有纹理,正好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色泽优美的花纹。暗棒的形式多种多样,仅就直材角结合而言,就有单闷棒和双闷榨。单问棒是在横竖材的两头一个作柳头,一个作眼;双闷榫是在两个拼头处都作棒头,紧靠棒头处又凿出棒眼,使两个棒头可以互相插入对方的棒眼。由于榫头形成横竖交叉的形式,加强了榫头的预应能力,使整件器物更加牢固。
格角棒常用在明式家具几、案、桌、椅等的面板框架部分。
第八类,粽角棒。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在江南民间木工中也称“三角齐尖”,多用于四面平家具中。它的特点是每个角格角排都以三根方材格角结合在一起,使每个转角结合都形成六个45度角斜线。粽角榫在制作时三根料的榫卯比较集中,为了牢固,一方面开长短榫头,采用避榫制作;另一方面应考虑用料适当粗顾些,以免影响结构的强度。粽角结构家具外观上严谨、简洁气质古朴典雅。
第九类,燕尾榫。两块平板直角相接,为防止受拉力时脱开,牌头做成梯台形,故名。
第十类,楔钉榫。用来连接弧形弯材,例如圈椅的扶手。基本做法是:将两片榫头交搭,同时榫头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搭口中部剔凿方孔,将一枚断面为方形,一边稍粗、一边稍细的楔钉插贯穿过去,使其不能左右移动即可。
第十一类,走马销。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或围子与床身之间常用到走马销。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指用一块独立的木块做成棒头栽到构件上去,来代替构件本身做成的榫头。一般安在可装卸的两个构件之间。独立的木块做成的榫头形状是下大上小,榫眼的开口是半边大、半边小。樺头由大的一端插入,推向小的一边,就可扣紧。
3.攒边
攒边是红木家具中椅凳面、桌案面、柜门、柜帮等部位常见的一种做法。所谓攒边,就是把板面插入由四根用肩格裨攒起来的边框之中,业内人士称“落槽”。其好处:一是使板面与边框结合稳固,不易变形;二是避免暴露板面的截裁面,更为美观耐看。另外,面板因干湿发生伸缩时,通槽留有充分余地,不至于发生涨裂变形或收缩透缝等现象,不会造成全体结构的松动和家具体形的走样。面且,面板还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施用各种工艺手法,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产生不同的功能。攒边是我国传统木工工艺在家具形体结构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古代工匠的重要发明。
4.倒楞
所谓倒楞,就是把家具中的直角峻楞加以漫圆角、漫圆线处理既有刚劲挺拔之势,又有圆润清丽之风,方中有圆,直中有曲,寓刚于柔,极富委婉含蓄之美,而非锋芒毕露。